現代計算機的發展

2013 年 4 月 14 日18:27:34 發表評論 3,855 views
幣安

現代計算機的發展,主要是根據計算機所採用的電子器件的發展,一般分成四個階段,通常稱為四代。現將各代特點概述如下:
第一代 (1946~1957年)是電子管計算機,它的基本電子元件是電子管,內存儲器採用水銀延遲線,外存儲器主要採用磁鼓、紙帶、卡片、磁帶等。由於當時電子 技術的限制,運算速度只是每秒幾千次~幾萬次基本運算,內存容量僅幾千個字。程序語言處於最低階段,主要使用二進制表示的機器語言編程,後階段採用彙編語 言進行程序設計。因此,第一代計算機體積大,耗電多,速度低,造價高,使用不便;主要局限於一些軍事和科研部門進行科學計算。
第二代 (1958~1970年)是晶體管計算機。1948年,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,10年後晶體管取代了計算機中的電子管,誕生了晶體管計算機。晶體管 計算機的基本電子元件是晶體管,內存儲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製成的磁芯存儲器。與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相比,晶體管計算機體積小,耗電少,成本低,邏輯功能 強,使用方便,可靠性高。
第三代(1963~1970年)是集成電路計算機。隨着半導體技術的發展,1958年夏,美國得克薩斯公司製成了第 一個半導體集成電路。集成電路是在幾平方毫米的基片,集中了幾十個或上百個電子元件組成的邏輯電路。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基本電子元件是小規模集成電路 和中規模集成電路,磁芯存儲器進一步發展,並開始採用性能更好的半導體存儲器,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幾十萬次基本運算。由於採用了集成電路,第三代計算機各 方面性能都有了極大提高:體積縮小,價格降低,功能增強,可靠性大大提高。
第四代(1971年至今)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。隨着集成了上千 甚至上萬個電子元件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,電子計算機發展進入了第四代。第四代計算機的基本元件是大規模集成電路,甚至超大規模集成 電路,集成度很高的半導體存儲器替代了磁芯存儲器,運算速度可達每秒幾百萬次,甚至上億次基本運算。
第五代是採用新器件的新一代智能計算機,比如科學家提出的“光腦”,不過這些都還處於概念階段。
另外,微型計算機(PC機)自70年代初問世以來,也先後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,各自特點概括如下:
第一代:4位和低檔8位微處理器,如Intel4004、Intel8008;萌芽狀態。
第二代:8位微處理器,如Intel8080、Intel8085、MC6800、Z80等;成長階段。
第三代:16位微處理器,如Intel8086、Z8000、MC68000;成熟階段。
第四代:32位微處理器,如Z80000、MC68020、Intel386、486以及Pentium。
第五代:64位微處理器,如AMD的Opteron? 處理器、Intel的Itanium(安騰)。
現代計算機的特點是:運算速度快,計算精確度高,可靠性好,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強,容量大而非易失性的外儲存功能,多媒體以及網絡功能等。

weinxin
QQ愛筆記本聯繫微信
需要筆記本升級的朋友 微信掃一掃
收銀唄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